水中月是天邊月
幻化身為法性身
念念返聞聞自性
觀音元不是他人
觀音又作觀世音、觀自在、光世音,這佛教中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脅侍。水月觀音圖在法海寺壁畫中最為出色。人物刻畫既有傳統的形制,又具有與實的基本手法,突破了僵硬的模式和程式,繪製技術精細完美,細微處一絲不苟。
水月觀音是三十三觀音之一,面目端莊,大慈大悲。法海寺的水月觀音,曲右腿,盤左膝,右肘膝托,左掌下抵,半跏坐於噍岩之上。面如滿月,超然脫俗。是佛,卻微露慈母的溫情,是神,但足顯處子般的恬靜,給人以清新吸淨之美感。穿著裝飾,有寶冠、耳環、項圈、瓔珞花飾、手釧、,手鐲、絡腋、寶帶等八飾,樣樣齊全。觀音瑩瑩酥胸坦露,纖纖玉手自然下垂,豐腴溫暖富有彈性。輕紗蔽體,輕紗蔽體,腳鑼上碎鈴環繞“漫腰束飾,赤了一雙腳”,使人更感到菩薩的慈憫可親。
唐宋以來,歷代繪畫都喜歡用紗布反映仕女的披肩來表現繪畫的技巧,唯獨法海寺壁畫的薄紗占的面積那麼大,線條那麼精細、均勻、工整、挺拔,堪稱壁畫中的一絕。披紗上的圖案是六菱花瓣,每一花瓣都由40多根金線組成,瀝瀝貼金,閃閃發光,細如蛛絲,薄如蟬翼,好象水月觀音在輕紗下微微呼吸。
水月觀音一組畫面是一個完整的體系。背景是浩淼的雲水,綴以紫竹林、紅牡丹、清泉流水,襯托出“諸天無實體,水月皆虛空”的佛理。水月觀音左下部是五十三參後獲得正果、成為觀音脅侍的善財童子。善財童子,頭略抬起,凝眸欲語,雙手合十,虔誠中又帶著幾分稚氣,生活氣息濃郁。畫工精細,連一根眉毛也不放過,眉根生肉,更顯出純潔無邪的童心。觀音圖右下角繪有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,又叫狻猊,似犬,兇猛食人,每與龍鬥,口中噴火數丈,龍往往不能取勝。左上部繪有一只鸚鵡,傳說安息國人不知佛法,阿彌陀佛化為鸚鵡教化國人。右上部繪有韋馱護法神。
圖文來自網絡。